接下来又描绘春天小草沾雨后的朦胧。

    后两句的赞美,表达出对早春的喜庆,也如李瑄所说,希望王维能够尽兴。

    全诗一气呵成,气韵生动,这不像是一个年轻人的手笔。

    可他们却从未听过这作品。

    这一刻,没有文人再去计较李瑄的字难看,而是夸赞李瑄不愧是左相的公子,虎父无犬子!

    “诗甚工,绝妙!”

    李瑄每写一句,王维就走近一步,四句写完,王维已贴近矮桌,他一改平静,抚掌大赞。

    能将朱雀街的一幕,描写地如此细致入微,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又应此时的景色,他不敢相信,这是李瑄所作。

    “从小未认真练字,见笑了。在王补阙面前,我实属班门弄斧。”李瑄谦逊地说道。

    “只用小雨和草色,就能传神者,世间没有几人可以到达,七郎真谓天才。”

    又默读一番,文字简朴,表达平淡,王维赞不绝口。

    闻名不如见面,他一改心中印象,对李瑄另眼相看。

    “王补阙在十七岁时,就写下‘遍插茱萸少一人’,惊艳天下二十多年。我以后还要向王补阙虚心求教。”李瑄趁机向王维亲近,他由衷地钦佩王维的才华。

    “随时恭候七郎光临寒舍!来而不往非礼也,我本想回赠,却一时无法想起可堪比较的诗文。容我回去后,仔细琢磨,再作画一副,赠予七郎,以谢七郎赠此佳作。”

    王维被李瑄的性情打动,不顾年龄差距,与李瑄交为友好。

    短时间接触,王维就觉得李瑄为奇人。

    “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得王补阙画作,实属荣幸!”

    李瑄心中暗喜。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发扬者,所以画风受此影响。

    他非吴道子那样,靠画为生的职业画师。所以画作随性,清新典雅,追求与禅宗相契合的“自然”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