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这样回忆先遣队在皖赣边的活动:

    七军团自瑞金出发到进入闽浙赣苏区,转战闽、浙、赣、皖四省的几🌸🃳十个县镇,历时🍆🅶🋇近四个月,行程三千二百里。全军团广大指战员以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排除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连续行军作战,深入敌人腹心,击退了敌人无数次的截击、追击和《围剿",打了一些胜仗,粉碎了敌人消灭我军的企图。我们沿途还尽可能地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主张,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七军团孤军转战敌人后方,是起到了它的积极作用的。广大指战员用血汗写下的这一段战斗历程,是不容抹杀的。?…当时"左"倾错🉈误的领导者,按照主观主义、冒险主义的战略意图来衡量七军团的北上行动。

    要求通过这支仅有儿千人的部队的作战行动,"促敌人进行战略与作战部署上的变更",由于未能实现🇑🗵☘这些根木不可能实现的目的,就指责部队没有完成任务。他们还把曾洪易的个人退却动摇,同寻淮洲同志和广大指战员的光辉战斗业绩混淆起来,给🃓这支部队扣上“染上了机会主义”、“执行了退却逃跑路线。”等等荒诞的大帽子。这些显然不符合历史真实情况,是完全错误的。

    第六章谭家桥之役,先遣队的“滑铁卢”

    会师重溪,方志敏喜忧参半

    1934年10月31日,红七军团三千余人从皖赣边经浮梁、德兴之间,穿过敌人两道封锁线,风尘仆仆进人闽浙赣苏区的重溪🙚🊺🕘地区,从而结束了历🜎🁂🂻时四个月的前期行动。

    ……

    红七军团一到重溪,便和先期到重溪整🞥🖏👩休的红☭十军🇢会师。

    这个红十军🁴,是19🁍33年1月老红十军南渡信江赴中央苏区后,方志敏以赤色警卫师为基础,抽调各县独立团、营的部分人枪,抽调省县两级工会的九十名巡视员任连、排长,重新建立起来的,下辖第二十八师、二十九师、三十师共三个师。

    新老两个红十军会师,两军老战友久别重逢🄢⚶,大家高兴得拥抱、跳跃起来,相互畅谈,各地群众也纷纷赶来看望自己的亲人,并亲切地称红七军团为“老十军”。

    1934年11月4日,**来电,命令红七军团与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红七军团编为第十九师,辖两个团:红十军编为第二十🝲🏆师,辖三个团。原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刘畴西为军团长,乐少华为军团政🛳委。寻淮洲任十九师师长,聂洪钧任政委;刘畴西、乐少华分别兼任二十师师长、政委。

    电令提出,红十👭军团的任务是:红十九师仍出击浙皖赣边,担任打击“追剿”的敌人与创建新苏区的任务;红二十师留在闽浙赣,执行打击“围剿”的敌人与保卫老苏区的任务。**🝥同时对闽浙赣党政军领导干部也作了调整,曾洪易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方志敏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军区司令员。电令指出:“军区及新组成的红十军团统受中央军区司令员项英指挥。”

    1934年11月18日,红十九🎥📈师在寻淮洲、聂洪钧等率领下,继续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夜出怀玉山,突破上饶、玉山之间的敌军封锁线,向浙西迸发。十九师的突然出动,出乎敌人的意料,敌浙江保安纵队两个团尾追时,受到重创。十九师一举攻克旌德县城,并由泾县、宣城之间北上,威胁芜湖。就在十九师出击顺利之时,中央军区突然来电:

    根据目前闽浙赣形势,二十师留在苏区活动将受限制与不利,两师分散行动亦不能有利的打击敌人与顺利的创造新苏区,现为有利的保卫闽浙赣苏区以调动😉⛋敌人创造新苏区壮大红军,十军团坚决全部立即从玉、常🊪间挺进铁道以北。……坚块的争🋻取运动战中消灭敌人,以创造皖浙边苏区。

    电令还宣布由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刘英组成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以方志敏为主席,随十军团行动。方志敏对于二十师🁖也立即向皖南出动的命令有点不解,这不单因闽浙赣苏区是他亲手创建的具有极好的民众基础的根据地,而且他清醒地认🁤🇭识到,南方革命斗争处于低潮,国民党军正以全力寻找红军主力决战,此时命令留在东南仅有的两大红军主力编成一个军团,而且全部撤出闽浙赣苏区,集中到皖南打运动战,这样不能不考虑红十军团有被全歼的可能性。

    然而,深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方志敏还是无条件地执行了中央军区的命令。方志敏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中这样写道:“虽然我的痔疮大发,每天流很多脓血,不但不能走路或骑马,而且不能坐椅子,要坐总是半躺着坐,我还是忍住痔痛出发,我下决心去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出发前,方志敏和曾洪易、乐少华、刘畴西等共同研究了红二十师即将离开苏区的问题后,紧接着又召开了各种苏区善后工作会议,对苏区、白区以及军团♑🇨、地方军等一切工作都作了细致周到的安排。

    ……

    11月24日,仅仅经过几天的紧急准备,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粟裕率领军团部和红二十师离开闽浙赣苏区首府葛源,开始了北上皖南的行动。苏区仅留下未编大军团的红三十师九百余人。28🃧🚋👵日,国民党军攻占葛源,闽浙赣苏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地方红军转移至磨盘山地区坚持游击战争。

    粟裕大将后来在👭《回顾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一文中总结历史的教训时这样写道:

    抗日先遣队后期的整编,更是一个严重的教训。当时既然估计到在中央红军主力转移后,敌人会加紧对闽浙赣苏区的“围剿”,形势将会日益严重,但仍不采取分散游击的方针,却把长于打游击的红十军和地方武装同长于运动战的红七军团合编,组成新的大兵团,集中在一起打运动战。……组成红十军团时领导干部的配备,仍然受着“左”倾宗派主义的影响,保留了乐少华的军团政委职务,反而把军团长寻淮洲降职🉵🋬为师长🎭🔔🀘,并把他排除在军政委员会之外,这不仅是对寻淮洲个人实行宗派主义的打击,同时也是无视七军团从瑞金出动后转战数省以流血牺牲换来的宝贵经验。新任军团长刘畴西是一位较老的军事指挥员,在南昌起义时就捏任营长,经历了革命斗争的锻炼,但是后来的事实表明,他在作战指挥上表现优柔寡断,也缺乏在白区同敌人机动作战的经验。“左”倾错误的干部政策,同抗日先遣队的失败是密切关联的。在战争中间,主要军事指挥员的配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