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也恰好“拯救”了“李铭博”号。

    在短短的3分钟内,至少有11枚“毁灭”击中了♳🌞这艘航母,其中7枚打在航母飞行甲板上。

    虽然航母的🄘♡飞行甲板被彻底炸毁,舰桥也被毁,伤亡官兵数百人,但是这些导弹并没对舰体构成严重损伤,而且爆炸产生的损坏,特别是引发的大火都得到控制,并没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薛🜸🆻🔯远征”级不但采🝃🈡⛜用装甲甲板,而且率先使用了复合装甲。

    在设计的时候,帝国海军其实是看中了复合装甲的减重效果。跟传统装甲相比,在防护水准相当的情况下,能减轻大约1500吨。装备之后才发现,面对超音速反📳🞿🙺舰导弹,复合装甲的防护效能远远超过传统钢质装甲,比如能提前引爆反舰导弹的战斗部,从而降低爆炸产生的损伤。

    结果就是,从“白止战”号开始,复合装甲成为了标配,关键部位都得🕰🍔🇱到♕🈐加强。“薛远征”号也在第一次返厂维修的时候,进行了🌄必要改进,其中就包括使用复合装甲加强飞行甲板。

    此外,几艘“陈炳勋”级大型航母都在中期大修的时🜢🃹🜪候🈓♣🊍做了类似的改进。

    其实,这也是为了应对由🉓🆸🔘重型反舰导⚐🐣🁨弹构成的严重威胁。

    要说,打中🄘♡舰体的4枚“毁灭”才差⚐🐣🁨点要了“李铭博”号的小🞫命。

    这4枚导弹都打在水线附近,🆚🐊♵准确说是在水线上方5米左右,都是在穿透舰壳之🟝🞈后,在舰体内部引爆。

    关键还都在右侧。

    10分钟不到,“李铭博”号的进水量就超过50♳🌞00吨,舰体右倾超过10度!

    如果没有高达10万吨的满载排水量,换成🁞🆷7万多吨的“陈炳勋”级,进水5000吨恐怕就没救了。

    只是,到这个时候,战斗还没有结束。

    “白止战”🄘♡号就在“李铭博”号🖲🖢南面,距离在20千米🈓♣🊍左右。

    随即,“白止战”号也遭到攻击。

    有12枚“毁灭”朝“白止战”号扑过来。

    紧要关头🗠🝂,由“檀州”号发射的防空导弹击落🀻🂀了4枚高空的“毁灭”,随♕🈐后还拦截了2枚爬升的“毁灭”。

    最后🜸🆻🔯,只有6枚在低空飞行☵🃬的“毁灭”逼近了“白止战”号。

    在最后阶段的拦截战斗当中,“白止战”号上的730近防炮只击落1枚“毁灭”,反到是抛射出去的雷达干扰♦🊪📉弹,引开了2📐🙼枚“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