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簇簇蘑菇云在这灰色潮水中升腾。覆盖的炮火先是星星点点此起彼伏,后来便连成一片,急促地铺陈开来,宛若一片连绵翻滚的红云。

    不过,再猛烈的炮火,也无法阻止苏斯人的疯狂进攻。灰色的钢铁洪流中,不断有机甲化作翻飞的碎片,不断有机甲倒下,消失在翻滚涌动的惊涛骇浪之中。

    而这洪流,却永不断绝。

    在苏斯军的反复冲击和狂轰滥炸之下,山头阵地阵地早已经在战斗中变成了一条条看不出原来面目的土沟。焦黑的泥土里,血液已经流淌成了一条条黑红的小溪。

    血水从高处向低处流淌,在燃烧的机甲残骸边打着旋,浸泡着战士的尸体,染红了战斗服的碎片,最后集淌在满是扭曲的枪炮,破烂的金属构架和防弹墙的壕沟里,被偶然落下的炮弹送上天,化作漫天血雨。

    包括左右两侧山坡在内不过两公里宽的阵地前沿,宛若修罗地狱。

    为了阻挡苏斯装甲集群的进攻,查克纳军一次又一次地投入部队发动反击。

    一个团拉上阵地不到一个小时就打光了,再拉上一个团,不到一个小时,又打光了。

    阵地前堆满了双方的机甲残骸。这些燃烧的钢铁,即便被炸得四分五裂,也是动辄数十吨的大家伙。成千的残骸堆积在一起,让整个山头,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钢铁巨人的坟地。

    迄今为止,苏斯已经发动了十二次进攻。

    每一次进攻的强度,都比前一次更大。疯狂涌动的苏斯军,试图用这种密集的攻击,突破查克纳的防线。当冲击防线的机甲数量多得可以压制查克纳军的火力,或者干脆说是让查克纳人连杀都来不及,杀不完时,突破阵地,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可惜,他们以两百辆裁决者组成的豪华攻击箭头,被匪军死死地挡在了阵地前沿。而查克纳人一次次不计代价的反击,也同样坚决而强硬。

    随着部队一次次攻上山头,又一次次退下来,苏斯军的士气已经低落到了极点。

    他们仰望着这个小小的山头。看着他们的同伴在纵横交错的能量炮中冲击那仿佛随时都可能崩溃的防线,也看着一波又一波悍不畏死的查克纳人跃出烈火熊熊的阵地,让他们的期盼一次次化为泡影。

    查克纳人的战斗力,查克纳人的血性,在152阵地彻彻底底地展现在了苏斯人眼前。

    战争爆发初期,那支隐忍的,不断后退的,总是顾虑重重患得患失的部队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支敢一个人就冲向一个连,敢抱住对手同归于尽,敢断了腿开了膛,也搂着捆扎好的聚变手雷在阵地前乱爬,甚至追着苏斯机甲往山下滚的军队。

    无论是国家的经济,科技,工业能力还是具体到机甲的性能,军队的装备水平,军官的军事素养,士兵的战斗力,查克纳都远远高于穷兵黩武的苏斯。

    当这个国家的军队,终于在绝境中爆发的时候,即便远远站在距离战场几公里外的山头,也能感受到那恐怖的力量,那永不妥协永不放弃的坚韧带来的凛冽寒意。

    当苏斯军一次又一次在惨烈的拉锯战后丢下成百上千的尸体和残骸退下来时,苏斯军官们,已经无法再保持自己的勇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