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河一出去,冷暮的脸色就渐渐的有了变化,冷河送来的那些信息中有些也令他头昏脑胀,实在是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可是又不得不解决了,不然还会继续的出大乱子,到自己无法控制的局面。
看来自己不能一味的退让了,要是再退让下去,自己的绝世姻缘都要给毁了,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龟缩在王府,如冷炀所愿,昔日那些曾经一起浴血奋战的兄弟也斩断了联系,在他的眼中自己就是待宰的羔羊。
罕都的风云再起,自己也不能藏在王府里如乌龟一样一动不动,至少还是要给冷炀一点压力,暂时动不了他,给他一点点的压力也是不错的。
……
齐国公府齐国公刘从的夫人江氏一直都没有放弃将自家嫡亲的侄女儿嫁给刘海华的想法,今日又把江思接到了齐国公府小住,刘老夫人怎么也不愿意让刘海华娶了江思,江氏嫂子那里已经派人来催促何时提亲定下来了,没有刘老夫人的点头,江氏不敢自作主张偷偷的去提亲,前几日才被威胁了写休书,她知道刘老夫人是说得出做得到的,可是自己嫂子那里自己又已经打下了包票,如何能反悔了,既然软的不成,那自己就只好硬来了,便将江思接到了侯府,打算自己用一点手段,让他们生米煮成熟饭,有了这样的实质性行为,看刘老夫人还敢以什么借口拒了这一段姻缘。
江氏的一举一动被刚刚到回了侯府的老二家媳妇儿李氏看得明明白白,为了防止江氏做出什么事情,她时时刻刻都注意着,刘老夫人刚刚把管家的权力从江氏手中暂时交到了自己的手上代为管理,自己肯定要打起百分之两百的精神,绝对不能有任何的差错,否则不就是打了老夫人的脸吗。
“婆婆,江氏又将江家的小姑娘江思接到了府里,好像今天晚上还要在她的院子里摆两桌席面,说是让他们几个表兄妹好好的聚一聚,怎么都是自家人,不能没了情分。”这是江氏派人到账房支取银子的时候阴阳怪气的说的话,也不知是说给谁听的,但是十有八九是江氏吩咐说的。
在江氏上次发疯的时候,也就是刘海华将安锦伯府的贾知揍残了的那一次,刘老夫人就吩咐刘从不仅将老二、老三家的几个丫头接到了侯府陪自己解闷儿,第二天又让刘从去把老二和老三接到了府里,说是自己已经没有多少个日子了,就想看着儿孙满堂,一大家人相亲相爱的,刘从是一个孝子,自家娘都已经说得这么直白了,他二话不说,直接亲自去两个弟弟的扶上,不知用了什么办法,还真的把两个弟弟家接到了侯府住着,也让刘老夫人高兴高兴,享受天伦之乐。
在老二刘人和老三刘众过府不到一天,刘老夫人就直接将江氏的执掌中馈的权力交给了老二媳妇李氏,说是让江氏好好反省,等她知道自己哪里错了之时就将管家的权力交还给她。
“看来还是狗改不了吃屎,这才几天的时间就忘了厉害,你仔细的盯着她,派人去吩咐海华今日就在倾城楼不要回来了,我看她江氏还能做出什么事情来,如果海华已经回来了,你可要给我看紧了,要是出了什么事情,连你也给我小心一点。”刘老夫人可是一个很角色,不管你是谁,只要和刘海华的事情有关,她绝不会轻饶了谁。
李氏素来知晓刘海华就是自家婆婆的心头肉,谁让他是整个国公府孙辈中最小的,又是嘴巴嘴甜的,只要有他在身边,自家婆婆连饭都要多吃两碗,江氏想要打海华的主意是打错了算盘,明明都已经给了她警告了,还死不悔改,将婆婆的话当做了耳旁风,这几年婆婆越来越和善了,并不是说就是一个没有手短的人,只看你有没有妨害到她的底线,如果真的忍无可忍,她下手绝不会比任何人狠。
只不过这江氏也是令人痛恨,自己做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还想祸及自己,自己可不是像她那样的傻子,既然想要比一比心计,那就看看谁更狠一点,李氏对刘海华也是十分疼爱的,自己没有儿子,这是自己的软肋,而婆婆对自己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并没有因为没有给夫君生一个儿子而休了自己或娶平妻纳妾,刘海华有和自家夫君犹如亲父子一样,江氏想要算计刘海华,别说刘老夫人不会同意,就连李氏都不会答应,势必要让江氏赔了夫人又折兵,让她哭都哭不出来。
“婆婆,您就放心吧,说来惭愧,儿媳没有生儿子的命,老早就将海华看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的,儿媳哪里能看得了海华吃了亏,别说她江氏是嫂嫂,就算是天王老子儿媳也不怕她。”李氏那气呼呼的样子就像没有抢到糖的小孩子一样,看得刘老夫人哈哈直笑,心里也畅快了一些。
老三媳妇吴氏天生不是一个多话的人,嫂嫂的事情她也不好妄加评价,虽然她也看不惯大嫂江氏的所作所为和那一副嘴角,但是吴氏心里活络,不像李氏直来直往,有什么说什么,吴氏觉得江氏再怎么不好,也是国公府的主母,自己还有女儿,凭着自己夫君的官位是嫁不了什么高门的,那就只有仰仗国公府,自然不能得罪了江氏,对于李氏对江氏的炮轰,她选择了沉默不语,两不得罪。
“嗯,江氏的那什么席面就让她办吧,还给她办得好好的,免得到时候她又整事儿。”刘老夫人现在对江氏是失望透顶,不知道自己怎么看上了这么一个儿媳妇,简直当初就是瞎了眼。
这几年江氏越来越上不得台面了,从生了刘海华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尤其看着刘老夫人对刘海华好,江氏心里就越发的不得劲儿,对刘海华的态度也越来越恶劣,不知道的人还会以为不是亲生的。
“儿媳知道了,婆婆,儿媳还有一件事要请示婆婆,夫君昨儿说昨日他出去吃酒的时候,成府的大爷向他提了提他家大公子和我们筠儿的事情,筠儿也到了议亲的年纪了,夫君让我把这件事向您老人家提一提,您看人比我们准多了。”李氏说了第一要紧的刘海华的事情,就提起了她的大女儿刘海筠的亲事,刘海筠是刘老夫人最疼爱、最看重的孙女儿,她的亲事自然不是李氏和刘人能决定的。
吴氏在听到李氏提起刘海筠的时候就竖起了耳朵精神了几分,刘海筠是刘家的嫡长孙女儿,而她自己的女儿只比刘海筠小了一岁,提到了女儿家的亲事,她自然是最关注了,比刘海华和江氏之间的事情重要多了。
可是吴氏再听到是成家的公子后,略微深思了片刻,原以为是什么比侯府门第更高的人家,没想到却是成家,不过是无权无势的教书匠,有一个书院又怎样,除了是会读书的书呆子别无用处,如果吴氏提及的是权贵之家,自己还可以视情况为自家的巧儿争一争,哪怕被老夫人训斥也是值得的,只要不传出什么自家女儿抢了姐姐的亲事这样的话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在场的都是自家人,那样的话应该是传出出去的,只要是为了自家女儿好,吴氏愿意做任何的事情。
吴氏的动作和神色自然逃不过刘老夫人尖锐的眼睛,只不过暂时不想收拾吴氏,这三个儿媳妇,心计手段最多的就是老三媳妇吴氏,最无脑的是江氏,最直爽的就要数老二媳妇李氏,只不过吴氏暂时没有做出有损国公府名誉的事情,不然也会落得一个江氏的下场,刘家的儿女,孝顺在他们心中是最重要的,平日里别看恩恩爱爱、夫妻和睦,只要一触怒了刘老夫人,刘家的男子们丝毫不会顾及多年的夫妻之情。
看来自己不能一味的退让了,要是再退让下去,自己的绝世姻缘都要给毁了,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龟缩在王府,如冷炀所愿,昔日那些曾经一起浴血奋战的兄弟也斩断了联系,在他的眼中自己就是待宰的羔羊。
罕都的风云再起,自己也不能藏在王府里如乌龟一样一动不动,至少还是要给冷炀一点压力,暂时动不了他,给他一点点的压力也是不错的。
……
齐国公府齐国公刘从的夫人江氏一直都没有放弃将自家嫡亲的侄女儿嫁给刘海华的想法,今日又把江思接到了齐国公府小住,刘老夫人怎么也不愿意让刘海华娶了江思,江氏嫂子那里已经派人来催促何时提亲定下来了,没有刘老夫人的点头,江氏不敢自作主张偷偷的去提亲,前几日才被威胁了写休书,她知道刘老夫人是说得出做得到的,可是自己嫂子那里自己又已经打下了包票,如何能反悔了,既然软的不成,那自己就只好硬来了,便将江思接到了侯府,打算自己用一点手段,让他们生米煮成熟饭,有了这样的实质性行为,看刘老夫人还敢以什么借口拒了这一段姻缘。
江氏的一举一动被刚刚到回了侯府的老二家媳妇儿李氏看得明明白白,为了防止江氏做出什么事情,她时时刻刻都注意着,刘老夫人刚刚把管家的权力从江氏手中暂时交到了自己的手上代为管理,自己肯定要打起百分之两百的精神,绝对不能有任何的差错,否则不就是打了老夫人的脸吗。
“婆婆,江氏又将江家的小姑娘江思接到了府里,好像今天晚上还要在她的院子里摆两桌席面,说是让他们几个表兄妹好好的聚一聚,怎么都是自家人,不能没了情分。”这是江氏派人到账房支取银子的时候阴阳怪气的说的话,也不知是说给谁听的,但是十有八九是江氏吩咐说的。
在江氏上次发疯的时候,也就是刘海华将安锦伯府的贾知揍残了的那一次,刘老夫人就吩咐刘从不仅将老二、老三家的几个丫头接到了侯府陪自己解闷儿,第二天又让刘从去把老二和老三接到了府里,说是自己已经没有多少个日子了,就想看着儿孙满堂,一大家人相亲相爱的,刘从是一个孝子,自家娘都已经说得这么直白了,他二话不说,直接亲自去两个弟弟的扶上,不知用了什么办法,还真的把两个弟弟家接到了侯府住着,也让刘老夫人高兴高兴,享受天伦之乐。
在老二刘人和老三刘众过府不到一天,刘老夫人就直接将江氏的执掌中馈的权力交给了老二媳妇李氏,说是让江氏好好反省,等她知道自己哪里错了之时就将管家的权力交还给她。
“看来还是狗改不了吃屎,这才几天的时间就忘了厉害,你仔细的盯着她,派人去吩咐海华今日就在倾城楼不要回来了,我看她江氏还能做出什么事情来,如果海华已经回来了,你可要给我看紧了,要是出了什么事情,连你也给我小心一点。”刘老夫人可是一个很角色,不管你是谁,只要和刘海华的事情有关,她绝不会轻饶了谁。
李氏素来知晓刘海华就是自家婆婆的心头肉,谁让他是整个国公府孙辈中最小的,又是嘴巴嘴甜的,只要有他在身边,自家婆婆连饭都要多吃两碗,江氏想要打海华的主意是打错了算盘,明明都已经给了她警告了,还死不悔改,将婆婆的话当做了耳旁风,这几年婆婆越来越和善了,并不是说就是一个没有手短的人,只看你有没有妨害到她的底线,如果真的忍无可忍,她下手绝不会比任何人狠。
只不过这江氏也是令人痛恨,自己做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还想祸及自己,自己可不是像她那样的傻子,既然想要比一比心计,那就看看谁更狠一点,李氏对刘海华也是十分疼爱的,自己没有儿子,这是自己的软肋,而婆婆对自己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并没有因为没有给夫君生一个儿子而休了自己或娶平妻纳妾,刘海华有和自家夫君犹如亲父子一样,江氏想要算计刘海华,别说刘老夫人不会同意,就连李氏都不会答应,势必要让江氏赔了夫人又折兵,让她哭都哭不出来。
“婆婆,您就放心吧,说来惭愧,儿媳没有生儿子的命,老早就将海华看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的,儿媳哪里能看得了海华吃了亏,别说她江氏是嫂嫂,就算是天王老子儿媳也不怕她。”李氏那气呼呼的样子就像没有抢到糖的小孩子一样,看得刘老夫人哈哈直笑,心里也畅快了一些。
老三媳妇吴氏天生不是一个多话的人,嫂嫂的事情她也不好妄加评价,虽然她也看不惯大嫂江氏的所作所为和那一副嘴角,但是吴氏心里活络,不像李氏直来直往,有什么说什么,吴氏觉得江氏再怎么不好,也是国公府的主母,自己还有女儿,凭着自己夫君的官位是嫁不了什么高门的,那就只有仰仗国公府,自然不能得罪了江氏,对于李氏对江氏的炮轰,她选择了沉默不语,两不得罪。
“嗯,江氏的那什么席面就让她办吧,还给她办得好好的,免得到时候她又整事儿。”刘老夫人现在对江氏是失望透顶,不知道自己怎么看上了这么一个儿媳妇,简直当初就是瞎了眼。
这几年江氏越来越上不得台面了,从生了刘海华之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尤其看着刘老夫人对刘海华好,江氏心里就越发的不得劲儿,对刘海华的态度也越来越恶劣,不知道的人还会以为不是亲生的。
“儿媳知道了,婆婆,儿媳还有一件事要请示婆婆,夫君昨儿说昨日他出去吃酒的时候,成府的大爷向他提了提他家大公子和我们筠儿的事情,筠儿也到了议亲的年纪了,夫君让我把这件事向您老人家提一提,您看人比我们准多了。”李氏说了第一要紧的刘海华的事情,就提起了她的大女儿刘海筠的亲事,刘海筠是刘老夫人最疼爱、最看重的孙女儿,她的亲事自然不是李氏和刘人能决定的。
吴氏在听到李氏提起刘海筠的时候就竖起了耳朵精神了几分,刘海筠是刘家的嫡长孙女儿,而她自己的女儿只比刘海筠小了一岁,提到了女儿家的亲事,她自然是最关注了,比刘海华和江氏之间的事情重要多了。
可是吴氏再听到是成家的公子后,略微深思了片刻,原以为是什么比侯府门第更高的人家,没想到却是成家,不过是无权无势的教书匠,有一个书院又怎样,除了是会读书的书呆子别无用处,如果吴氏提及的是权贵之家,自己还可以视情况为自家的巧儿争一争,哪怕被老夫人训斥也是值得的,只要不传出什么自家女儿抢了姐姐的亲事这样的话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在场的都是自家人,那样的话应该是传出出去的,只要是为了自家女儿好,吴氏愿意做任何的事情。
吴氏的动作和神色自然逃不过刘老夫人尖锐的眼睛,只不过暂时不想收拾吴氏,这三个儿媳妇,心计手段最多的就是老三媳妇吴氏,最无脑的是江氏,最直爽的就要数老二媳妇李氏,只不过吴氏暂时没有做出有损国公府名誉的事情,不然也会落得一个江氏的下场,刘家的儿女,孝顺在他们心中是最重要的,平日里别看恩恩爱爱、夫妻和睦,只要一触怒了刘老夫人,刘家的男子们丝毫不会顾及多年的夫妻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