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不是个人的意气之争,而是升华到丽香院和香榭院的全面PK。如果王伦碍于面子,当场说阎婆惜唱得好,相信丽香院不会放着这么好的宣传素材无动于衷。

    山水郎夸奖阎婆惜唱得比李瓶儿好…

    免费、极好的机会!

    但对王伦来说这叫祸从口出,他可知道花太监的背景。

    “娘子和李娘子的唱功各有千秋,又不是同一首曲子,小可耳拙,无法比较。但是听起来都是一般的仙音缭绕、欲罢不能。”

    好吧,一个唱《蝶恋花》,一个唱《水调歌头》,风格迥异,确实不好比较,这样也说得过去。

    可是阎婆惜仍然不依不饶:“如此,奴家偏要在官人这里拔个头筹!不知官人听的甚么曲子?奴家要献丑了!”

    她说的很自信。作为歌者,举凡市面上有的曲子,她都熟习,倒不虞李瓶儿会唱出什么奇特怪异的来。

    王伦无法,只得说道:“倒是首很流行的曲子,东坡学士的《水调歌头》…”

    阎婆惜松了一口气,接着便露出自信的笑容来:“那奴家就班门弄斧请官人品鉴下,奴家唱的这《水调歌头》与李瓶儿姑娘的,到底差着多少!”

    先前话说的有些满,倒不是怕不会唱,而是在香榭楼时也对后起之秀李瓶儿有认识,听过她的唱腔。李瓶儿并不以歌唱见长,若是一般的曲儿也就罢了,怕对方另出奚径,想出什么新奇的调子。

    那时以己之短,较敌之长,自取败亡之道。

    听说是《水调歌头》,她便放心了。无它,这也是自己的拿手好曲。

    在青楼混,说到唱歌,谁敢不熟悉《水调歌头》?苏大学士的代表作也是巅峰之作,文人骚客耳闻能详的传世大众曲目,她不但会唱、唱得好,还会多个版本的唱法,都一样的上乘。

    就像后世好歌曲,也会有很多人翻唱一样。有水平的都不大会原汁原味地翻版,总要有些变化。同样作为在东京勾栏讨生活的歌伎,谁还没在上面有过浸淫?

    乐队都是很熟练的,王伦马上便听到了不一样的《水调歌头》。

    凭心而论,阎婆惜到底是专业唱歌的,那种空灵的味道尽管版本和现代的不同,却仍然能够被她毕毫毕现地展现出来。便是孙三四,也暗自赞叹,在唱歌上,自己确实略逊过她。

    乍听李瓶儿唱时,一下子惊为天人。再听阎婆惜唱时,便对古人的敬业肃然起敬。

    只听到歌曲时而宛转,时而温婉柔和,当真是靠嘴吃饭,而不是单单靠一幅美丽的皮囊。虽然已经听过几次阎婆惜的唱歌,却每次都有新的感触。

    “好!”他首先鼓起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