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正是茂德帝姬。本来是应三哥的意思来向父皇推荐人才的,知道父皇对于这些附庸风雅的事十分感兴趣,他本人也是位在文学艺术上造诣极深的帝王。

    在她想来,王伦既是文化人,诗词又做得很好,父皇只要喜欢上了,飞黄腾达不在话下。便是她自己,也对王伦有几分好感,毕竟在晋康郡王府时,她和小姐妹小郡主对王伦的印象都很好。

    尊敬而不是谄媚,博学且谈吐有趣,在和小郡主聊天那次,更多的是像邻家的大哥哥一般把自己平时听不到也想不到的事摊开一个大洞,也让自己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月亮里面没有嫦娥、大宋西边还有无数个国家、很多路通向罗马…

    不管他说的是不是真的,有意思是一定的,并且最特别的是他竟然婉拒了自己把他推荐给三哥哥的好意。她再小也知道三哥哥的权势,那是很多人打破头皮也想入其法眼的人物!

    他的文采是绝对的。《菩萨蛮》、《绮怀》、《贺新郎》都是传诵一时的佳作,而不久前的中秋之夜,他竟然一下子做了三首的中秋词,力压群雄。

    听说当晚打得三哥哥帐下第一文士韩驹都没了脾气。那老夫子自己见过,经常指点古今、臧否人物,口才甚是了得,却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尽管后来的事只是听三哥哥所说,但那首《木兰花慢》是其在自己面前亲作。那种文采和优雅的神态,无法形容,《诗经》中的君子也不过如此吧?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虽然她的性格和她的人一样一向温婉柔顺,肯定不如小郡主那样活泼外向,但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

    本来,以他的身份,能在她的身边出没的人本就不多,才溢横华又年轻的男子更如凤毛麟角。在这个时候,王伦横空出世在她面前,立刻被惊为天人。

    对十来岁的小姑娘而言,在大宋崇文贬武的时代,他一下子就成了偶像。

    否则的话,她也不会轻易地答应三哥哥,把王伦的词通过她的口主动在父皇面前吐露。

    虽说父皇爱极了自己。

    现在,父皇竟然对词产生了不愉快,这倒是始料不及的。也怪自己,特喜欢这首《鹧鸪天》的恬淡,却没想到无意中碰到父皇的忌讳。

    一向自诩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徽宗皇帝,对于治下很期望得到万千臣民的崇拜,在身边几位重臣如蔡京、梁师成、杨戬、童贯等人的阿谀之下,很相信自己的千古一帝身份。

    什么叫千古一帝?百姓安居乐业、朝政如贻臂使、贤才尽在彀中才是。如果王伦像前人柳永那样赢得赫赫身后之名,那么他越出名,就越是对自己的讽刺!

    茂德帝姬自然剖析得不会这么犀利,但是却对徽宗皇帝对王伦隐隐的不满感到担忧。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对他的将来产生影响,那不是反而害了他?

    “爹爹,这位王官人正在辟雍求上进,怎么能算颓废?三哥哥就很欣赏他的文采,着意结交----爹爹不会怀疑三哥哥的眼光吧?再说他还有好几首诗词,都是极好的,东京传唱,孩儿都羡慕不已呢。”

    三哥哥赵楷自幼天资聪颖,文采斐然,徽宗皇帝屡次直言像极了自己。若不是已有太子赵桓,说不定他会被立为太子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