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宰相和大臣大都同意科举糊名和誊录,从明年科举开始试行。李相亲自招募文笔好的文人,为誊录文吏,以期明年可以直接派上用场。”

    李隆基抬手示意文武大臣停止掌声以后,向诸大臣说道。

    依旧将此重任交给李瑄来做。

    誊录文吏,属于流外官,不可能有品级。

    但一定会有不得志、生活拮据的文人愿意充当行列。

    李隆基都这么说了,其他的官吏再劝也是徒劳的。

    只能默认科举改革。

    朝堂上李瑄和李林甫博弈,李瑄又一次大胜。

    野无遗贤事件,相当于是李林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受到威望打击的不单单是李林甫,还有以他为首的“保守派”。

    他们不禁怀疑李林甫能否为他们争取利益。

    可朝堂上裴宽表面上中立,实则偏向李瑄。

    除了李林甫这样李瑄的政敌,他们再也找不到其他顶梁柱了。

    只希望李林甫能快点振作起来,寻找常平新法的漏洞,对李瑄进行有力的回击,稳定士气。

    “退朝……”

    “恭送陛下……”

    随着监礼官的退朝声,文武大臣的齐声送李隆基离开。

    “右相脸色不太好,我看今日就不必去中书门下堂了,回去休息几日,这里有我和左相足矣。”

    前往中书门下堂的时候,李瑄看到一脸铁青的李林甫,明知故问地说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就算是死,也要像夏侯婴、公孙弘一样死在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