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战争敌我伤亡一直是十比一的?

    但李瑄能做到!

    “臣也认同,与吐蕃重修于好后,可以继续展开互市,吐蕃会用牛羊购买我大唐丝绸、茶叶,壮大国家。”

    韦坚也说出自己的意见。

    并非他回应李林甫,而是迎合群臣。

    “启奏陛下!”

    “我军虽在边境连战连捷,但吐蕃占据石堡城,我大唐始终面临吐蕃的兵锋,以至于河湟之地,千里沃土,不可耕种。而九曲之地,本就为我大唐所有,是吐蕃贿赂奸臣,使我失去九曲。臣不反对求和,臣建议吐蕃将石堡城和九曲归还大唐,让我们看到吐蕃的诚意!”

    “如果吐蕃不同意,这一定是缓兵之计。我大唐刚把百姓重迁至河源,他们就派铁骑劫掠、屠杀,谁能担得起责任?一旦有了石堡城和九曲,我大唐就不怕吐蕃出尔反尔,可以保护国家与百姓的安全!”

    看李隆基皱眉,李瑄起身走到案前,向李隆基和众大臣说道。

    “李将军深谋远虑,还是久在边塞的名将,看得更透彻一些!”

    李隆基抚掌大悦,两人一唱一和,话里话外告诉群臣,非是将领,就不要指东画西了。

    作为战胜的一方,要战略重镇石堡城和河曲之地,非常合理。

    而大臣们一脸无语,话虽如此,但吐蕃会给九曲之地和石堡城吗?

    谁掌握石堡城,谁就掌握唐吐边境主动权,更何况富庶的九曲之地,已经被吐蕃连建城池,成为吐蕃最精华的地带之一。

    但李瑄的话语有理有据,大臣们面面相觑,同意求和的大臣,不知怎么去反驳。

    难道说放弃石堡城?

    或者把九曲赠予吐蕃?

    大唐以李瑄这样的名将镇边,有绝对优势啊!

    谁敢舍弃一个,李隆基必会活剐了他。

    “看来诸卿无异议。中书舍人将此事告知吐蕃中论末结桑东则布,答应大唐的条件,吐蕃军民撤出石堡城、九曲,大唐就同意与吐蕃进行青海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