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想让大族捐献,可以如此如此……”方临说了主意,立功德碑,捐献多少刻石以记。
“哈哈,方临你啊!若是如此,那些吝啬之大族,无异于在府城百姓面前处刑。”
蒲知府笑出声来,看向方临遗憾道:“可惜啊,早先就想请你充当我的幕僚,现在你已然是从五品锦衣卫镇抚,庙小容不了大佛喽!再者,相比朝堂,民间或许更适合伱……”
“大人所说不错。再者,我只是献言一二,真正让我去做,效果就要打个折扣。”
方临有自知之明,事实也已经多次证明,这个时代的精英,只是受限于眼界、思维,执行力未必就差了。
他摇摇头,顺势提出:“大人,我还准备开办厂坊,吸收灾民……”
“这是好事啊!灾民聚集,无所事事,的确容易闹出乱子。再说,这次纵使有预备仓,纵使让大族募捐,也或许仍是不够,你能减轻压力,这是求之不得之事。”
蒲知府答应下来,并寻了城外一处地皮,批给方临。
此事就这么定下。
方临达成目的,自然高兴。
蒲知府抚着长须,看着方临,也越看越满意,本来以为方临此来只是询问消息,抽出时间相见,没想到是给自己解决麻烦来了。
“有了方临你的种种妙计,对此次赈灾,我也算是有了信心。不瞒方临你说,此次水灾,朝野瞩目,我在淮安若是做得好,必然为朝堂衮衮诸公所知。如此政绩,等明年任满,大概率考评为上,得以升任。”
蒲知府看着方临,感叹道:“还是那句话,可惜不能请你为幕僚,在身边献言献策,不然,我就省心多喽!”
因为接近午时,又帮了如此大忙,请方临留下吃饭。
蒲知府没将方临当外人,也是因为不必再为淮安赈灾发愁,饭间感叹起大夏:“国事多艰,今岁江淮之地受灾,朝堂多半是减免赋税。可北方亦是遭灾,旱情如火,陛下、朝堂诸公本还打算从咱们这边调拨粮食救急,可现在自是不成了,不知道这次,那些地方如何支应过去……”
“确实是难,北方去岁就有旱情,今年又是大旱,听说,都出现了成规模的逃荒。”
方临说到这里,心中浮现起‘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画面。
蒲知府也是有见识的,自然能想到那种惨绝人寰之场景,深深叹息:“唉,只恨我位卑力薄,鞭长莫及。罢了,在其位、谋其政,那是朝堂诸公需要考虑的,我身为淮安父母官,也只能先顾好自己治下……”
……
饭后,告辞蒲知府回来,方临拿出《三国演义》第三、第四部的书稿,打算通过官方渠道寄于洪泰帝,可看着旁边另一份手稿,是否一同上传陷入犹豫。
“哈哈,方临你啊!若是如此,那些吝啬之大族,无异于在府城百姓面前处刑。”
蒲知府笑出声来,看向方临遗憾道:“可惜啊,早先就想请你充当我的幕僚,现在你已然是从五品锦衣卫镇抚,庙小容不了大佛喽!再者,相比朝堂,民间或许更适合伱……”
“大人所说不错。再者,我只是献言一二,真正让我去做,效果就要打个折扣。”
方临有自知之明,事实也已经多次证明,这个时代的精英,只是受限于眼界、思维,执行力未必就差了。
他摇摇头,顺势提出:“大人,我还准备开办厂坊,吸收灾民……”
“这是好事啊!灾民聚集,无所事事,的确容易闹出乱子。再说,这次纵使有预备仓,纵使让大族募捐,也或许仍是不够,你能减轻压力,这是求之不得之事。”
蒲知府答应下来,并寻了城外一处地皮,批给方临。
此事就这么定下。
方临达成目的,自然高兴。
蒲知府抚着长须,看着方临,也越看越满意,本来以为方临此来只是询问消息,抽出时间相见,没想到是给自己解决麻烦来了。
“有了方临你的种种妙计,对此次赈灾,我也算是有了信心。不瞒方临你说,此次水灾,朝野瞩目,我在淮安若是做得好,必然为朝堂衮衮诸公所知。如此政绩,等明年任满,大概率考评为上,得以升任。”
蒲知府看着方临,感叹道:“还是那句话,可惜不能请你为幕僚,在身边献言献策,不然,我就省心多喽!”
因为接近午时,又帮了如此大忙,请方临留下吃饭。
蒲知府没将方临当外人,也是因为不必再为淮安赈灾发愁,饭间感叹起大夏:“国事多艰,今岁江淮之地受灾,朝堂多半是减免赋税。可北方亦是遭灾,旱情如火,陛下、朝堂诸公本还打算从咱们这边调拨粮食救急,可现在自是不成了,不知道这次,那些地方如何支应过去……”
“确实是难,北方去岁就有旱情,今年又是大旱,听说,都出现了成规模的逃荒。”
方临说到这里,心中浮现起‘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画面。
蒲知府也是有见识的,自然能想到那种惨绝人寰之场景,深深叹息:“唉,只恨我位卑力薄,鞭长莫及。罢了,在其位、谋其政,那是朝堂诸公需要考虑的,我身为淮安父母官,也只能先顾好自己治下……”
……
饭后,告辞蒲知府回来,方临拿出《三国演义》第三、第四部的书稿,打算通过官方渠道寄于洪泰帝,可看着旁边另一份手稿,是否一同上传陷入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