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又是一番相谈,二女皆是发现:方临因《三国演义》年少成名,名满天下,却并无少年人的一丝轻狂,对二人态度一如从前,那是一种发自内心、伪装不出的尊重。

    ——这一点蒲知府也发现了,只是以为因为身份地位原因,在自己面前隐藏了,其实就算少年意气,他也能包容的。此时,面对她们,既不图美色,也没什么好隐瞒,这就是本心认为没什么值得炫耀了。

    方临看过二女一眼,就收回目光,表达谢意:“《三国演义》发售当日,清欢小居采购一百本,想来多赖二位姑娘之功,此来谢过了。”

    谷玉燕、师文君自然能看出,方临并非谦辞,乃是真正虚心心态,尤其是一句‘只有时代中的方临,并无方临的时代’,让她们各有震动。

    “方公子客气。《三国演义》名满天下,作为此书作者,方公子也必将载入青史。许多后世看去惊天动地的大事,当时看来,也只是寻常,我等身处历史之中,何其得幸能亲眼见证此般时刻。”谷玉燕声音婉转动人,字字清晰却又有着一种咏叹意味,听之令人深思。

    方临也没久坐,表达谢意后,浅谈盏茶功夫,婉拒二女相留,告辞离去。

    谷玉燕、师文君将方临送出门外。

    望着方临离去的背影,谷玉燕叹息:“和方公子交谈,如闻仙乐耳暂明,令人心旷神怡,相比其他男子就是污浊烂泥,臭不可闻了。”

    “你此言稍有偏激,却也未尝没有道理。方公子年少成名,身上却既没有一些少年人的轻狂肆意,也没有一些久入官场之人的阴沉压抑、城府心机,相处起来的确令人舒服。才学、品行,皆是无可指摘,确为良人,只可惜……”

    师文君螓首微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遇到太过惊艳的人也非好事,此生,恐怕都再难入眼第二人了。”

    ……

    这日傍晚,方临带着田萱回去西巷胡同,街坊邻居见了,个个热情,这般热情,不是对富商大贾那种当面讨好、背后暗骂,而是热切中带着尊敬,因为在他们看来,写出《三国演义》的方临好比天上的文曲星,是类似读书人那种科举有成的出息。

    方临态度一如从前,打着招呼。

    桂花树下,欧夫子都是说了声:“方临,你那《三国演义》着实写得不错,什么时候出第二部?”

    “快了,快了。”方临这么道。

    他与田萱并肩回去,青翠的橘子树上,小猫乖乖‘喵’地一声叫着,斑驳如碎金的光芒落在它身上,屋内,传来方父、方母说话的声音。

    事业顺遂,家人安康,这一刻,方临感觉,天地都仿佛尽在掌握。

    ‘真好啊!’

    他心中暗道着,想起来府城途中,救了方父、方母的莲舟老和尚说他心有戾气,那时或许有,但在这一刻,也尽数散去了。

    还是莲舟老和尚那句话:‘人这一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合适的年纪,身边有着珍视的人,拥有想要的东西。若是不然,等物是人非,有些东西纵然得了,也没了那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