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雪柳(4)(2/3)
要知道,当时都城里寻常人家,一月开销,十两足矣。
而父亲猜到了那书斋的采买来之不易,特地备下了足足一百两,谁知竟三言两语的成了“酒水钱”,就这般送了出去。
眼下还有四百两,便是个巨额之数了。
父亲愁眉不展,可母亲不以为意,颇有些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意思。
可毕竟早前便答应了,且已经送出一百两,进退两难,只好硬着头皮,凑了四百两,这才让那钱瑞眉头舒展了开来。
原以为总算是打点完了,眼下只需等待采买便好。
谁知半月后,钱瑞才晃晃悠悠的进了店里,左挑右选之后,便相中了诸多墨砚中最是贵重的那一个,笑眯眯的拢在袖中:
“明日便是斋中采买了,记得多挑些好东西送来。”
父亲点头称是,可那墨砚到底也是没有收钱。
第二日,父亲挑选了一应物品去往书斋,钱瑞左右择选了之后才勉强定了三五种,还不忘嫌弃两分:“这纸张看着颇有些粗糙,日后记得进些好货,我方夷斋可用不了这样的东西。”
无法,父亲只好又重金进了些上好的用品,再送过去之时,钱瑞这才舒展了眉头。
可在定货之时,钱瑞又以早前的文墨尚未用完为由,只定了半月的用量,且将价格压到极低不说,在签署账单的时候,又让父亲以高出一倍的价格标在公帐之上,至于其中的油水,自是进了钱瑞的腰包。
见父亲脸色有些难看,钱瑞还不忘安抚:
“纸张存放不易,还是要精细些,待存货用完了再买便是,做生意要的可是长久。”
可几个月下来,钱瑞采买的文墨寥寥无几,可那隔三差五便来店中“挑”些上好的笔墨纸砚,都说记在账上,等日后一起结了,可任谁都知此番不过是有去无回罢了。
父亲有几次差点忍不住想断了这门买卖,却被母亲阻止,只说来日方长。
原来的时候,店里的账面虽不曾富余多少,至少收支齐平,可自打接了方夷斋的买卖,却出现了亏空。
甚至每每月底去方夷斋结账时,钱瑞还要以各种理由克扣了去。
便是再殷实的人家,也经不起这般搓磨拿取。
后来,父亲实在无法,不顾母亲劝阻,找到了钱瑞,想请他另换采买。
而父亲猜到了那书斋的采买来之不易,特地备下了足足一百两,谁知竟三言两语的成了“酒水钱”,就这般送了出去。
眼下还有四百两,便是个巨额之数了。
父亲愁眉不展,可母亲不以为意,颇有些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意思。
可毕竟早前便答应了,且已经送出一百两,进退两难,只好硬着头皮,凑了四百两,这才让那钱瑞眉头舒展了开来。
原以为总算是打点完了,眼下只需等待采买便好。
谁知半月后,钱瑞才晃晃悠悠的进了店里,左挑右选之后,便相中了诸多墨砚中最是贵重的那一个,笑眯眯的拢在袖中:
“明日便是斋中采买了,记得多挑些好东西送来。”
父亲点头称是,可那墨砚到底也是没有收钱。
第二日,父亲挑选了一应物品去往书斋,钱瑞左右择选了之后才勉强定了三五种,还不忘嫌弃两分:“这纸张看着颇有些粗糙,日后记得进些好货,我方夷斋可用不了这样的东西。”
无法,父亲只好又重金进了些上好的用品,再送过去之时,钱瑞这才舒展了眉头。
可在定货之时,钱瑞又以早前的文墨尚未用完为由,只定了半月的用量,且将价格压到极低不说,在签署账单的时候,又让父亲以高出一倍的价格标在公帐之上,至于其中的油水,自是进了钱瑞的腰包。
见父亲脸色有些难看,钱瑞还不忘安抚:
“纸张存放不易,还是要精细些,待存货用完了再买便是,做生意要的可是长久。”
可几个月下来,钱瑞采买的文墨寥寥无几,可那隔三差五便来店中“挑”些上好的笔墨纸砚,都说记在账上,等日后一起结了,可任谁都知此番不过是有去无回罢了。
父亲有几次差点忍不住想断了这门买卖,却被母亲阻止,只说来日方长。
原来的时候,店里的账面虽不曾富余多少,至少收支齐平,可自打接了方夷斋的买卖,却出现了亏空。
甚至每每月底去方夷斋结账时,钱瑞还要以各种理由克扣了去。
便是再殷实的人家,也经不起这般搓磨拿取。
后来,父亲实在无法,不顾母亲劝阻,找到了钱瑞,想请他另换采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