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瑾安便奉旨启程去了河东道。听说萧家内部很是闹了一阵,但木已成舟,他们也无可奈何,只能把瑾安当作一枚弃子舍了。我秘密授意吏部把他安排在平阳郡,并派影卫一路相护。那之后我也会偶尔听说他的消息。他一开始被同僚排挤,后来借力打力,才抓稳了平阳郡的权柄。之后又被河东太守看中提拔,便彻底打开了局面。如今河东道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要给他几分薄面,他已俨然成了河东道仅次于太守的人物。其实太守是我从前提的人,不出意外的话,之后也要一路往上升的。他对瑾安的提拔,自然也经我授意。这一番筹谋,既是为他的锦绣前程,也是为了他满腹才华不被萧家蹉跎。萧家这两年不安分。我心里清楚,只不过一直没摸清萧家的目的,且没抓到他们的把柄。父皇是开国之君,当初萧家却等到天下初定才来投诚,显然有些形势所迫的意味,因而也并未得到什么好处。他当然不会在乎萧家那点不忿,但还没来得及拔掉这根刺,天下便到了我手里。我倒要看看他们能翻出什么浪来。如今周国式微,外忧已平,也是时候着手清理内患了。瑾安留在河东道,便可避开届时萧家倒台的满城风雨。我没有把这些事告诉过他。他若当得起我的栽培,也是他的造化。我正苦恼于如何不动声色地撬动看似铁板一块的萧家,就收到一封急报,说是突厥恐要来犯。父皇在位时连年征战,早就让突厥国力大减。他们当初不趁着大曜幼主登基时开战,如今又是哪来的胆子?突厥动作之快,让我不得不怀疑大曜出了内鬼,但为了解燃眉之急,只能先按下不表。还没来得及整军备战,便又得到消息,突厥已经拿下十座城池!好在镇国将军请战,我自然应允。战报一封封传回京城,我在焦灼的等待中,终于在三月后看到一封捷报。好不容易从突厥手里收复城池,却又得到消息,河东大旱,平阳尤甚。随之而来的是一封用血写作的请罪书。我一手提拔的河东太守,原来竟是个巨贪。往日里拨的银子都被他用来修葺府邸,以至于现在都拿不出钱粮赈灾。他怕牵连妻小,竟写了封血书予我求情,而后上吊自尽。我看完那封血书,只觉得脑子嗡嗡地响。这就是我提拔的人。若不是此次天灾让他现了原型,将来我将他擢拔入京,又会如何被天下人耻笑?我手下的人里,又有多少这样的蛀虫。思及此,我只觉遍体生寒,却又忍不住想到另一个疑点。瑾安知道多少?他在平阳郡不可能全无察觉太守行径,又为何不告诉我。我知他也有难处,任谁都不可能对提携自己的人恩将仇报。但我的心却也因此泛冷。跌坐在龙椅上好一会,我才缓过劲来,而后召近臣入殿商量拨银赈灾之事。我同他们商讨了一夜,等第二日天明,又强撑着精神上朝。河东大旱和太守自尽的消息应该已经在众臣间传开,他们面面相觑,往日里不少好谏言的臣子都噤了声。我只觉滑稽,指节轻轻敲击龙椅,饶有兴致地观察他们的神态。过了好一会,我才沉声道:“朕欲派一人统筹河东赈灾事务,众卿谁愿往?”无一人说话。我的目光落在他们惶恐的脸上,心中讥讽,面上却不显。太傅却突然从一干臣子中走了出来,朝我深深一拜。他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威信足够,又门生无数,河东那批人不敢不给他面子办事。心中稍有宽慰,看来到底还是有人真心向着我的。可我不打算用他,因为我太了解自己这位老师。若我真派他去赈灾,他骨子里文人的风骨怕是会害得他晚节不保。水至清则无鱼。“平身吧。”我看他佝偻着起身,满头的白发突然让我觉得心酸。太傅已经很老了,虽然不打算用他,但还是给他个台阶下吧。“陛下,臣愿主持赈灾。”太傅声音苍老而沉郁:“若陛下愿颁罪己诏,臣即刻便出发。”我愣了一瞬,怀疑是自己听错了。罪己诏?我听到自己咬着牙,一字一顿地问他:“你再说一次。”太傅注视着我,语气古井无波。“请陛下颁罪己诏。”我一言不发,看着臣子乌泱泱跪了一片。我差点忘了,从前父皇在世时,他便是以直言敢谏闻名。先前否了他乞骸骨的折子之后,太傅消停了很久,我以为他多少收敛了些。原来是在这里等着我。“陛下于邦交之事不明,致使先帝和先皇后命丧异国,如今国运偏戾,臣请陛下下罪己诏匡正德行。”太傅直视着我,想来他为这场审判也等了很久。父皇和母后之死是我心中最痛之处,他此番言语力度刚好,恰似周国刺客没能捅进我心脏的刀。我从龙椅上起身,居高临下地看他。凭什么?他是父皇的纯臣,可以只顾念国君安危,可我是皇帝,我做不到用大曜的国土去换自己的父母平安。他是我的老师,不懂我便罢,凭什么反过来怨我?他以为我心中不痛?“拖下去。”我声音极冷,吩咐手下人:“太傅疯了,回去静养吧。”侍卫正要上前,太傅竟然起身,快速撞向台阶!可惜还是年龄大了,被身后其他臣子给拉住,不然当真会血溅朝堂。他想以死明志,我偏不让他如愿。“将太傅送回家去。”我恶劣地笑了笑:“若敢自尽,便把他的独子杀了陪他上路。”侍卫将他架了出去,我听他“暴君、昏君”地骂了很久,最后声音还是渐渐远了。想到老头怒不可遏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心里多少有点快意。这一番胡闹之后,问题还是没解决。没一个臣子敢抬头看我,想来都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我其实心中已计划好挑一个三品大员坐镇,再搭他麾下一个品阶不上不下的京官去干这得罪人的活。河东大大小小的官员会被我以赈灾不利薅下来一批,届时便由着他们安排点人上去。我从前一向忌讳京官在地方发展势力,只是眼下无人可用,我必须抛出合适的筹码。这些看似恭敬的臣子们,又何尝不是在等我添赏头?我正要开口允下河东太守一职,却听到熟悉的温润声音传来。“臣愿往。”声音来自身后的内殿,我忍不住回头。许久不见,他清瘦了一些,想来河东道的风水并不滋养这位世家公子。不过风采不减分毫。他走到殿前,朝我跪拜行礼,我允他起身。“请陛下恕臣擅离职守。河东道如今灾情紧急,臣甫一安排好赈灾事宜便赶赴京城,好向陛下亲自禀告。”想来他是在内殿等我,却听到了朝堂上的这场闹剧,才主动请缨。先前我并不想让他趟这浑水,但他既然敢回京找我,心中必然也有了计较。我只觉心中熨帖不已。“陛下,臣请接任太守职责,统筹赈灾事宜。”他眼神坚定,又是朝我深深一拜。“瑾......爱卿平身。”我按捺住喜悦,扫了眼瞠目结舌的臣子们。“众卿以为如何?”有太傅前车之鉴,自然无人敢出言发表意见。我近乎于急不可耐地宣布散朝。朝臣离开之后,瑾安还留在殿里。我们视线相接,他目光温柔,一步步缓缓向我走来。龙袍的衣袖被他拉住,他像是哄小孩子一样温声哄我:“陛下,不气了。”我气什么了?我是皇帝,气量就该比别人大,太傅这样的老顽固拿父皇母后说事我就能同他置气么?本来不该气的,被他这样一劝,竟然后知后觉地很气闷。从前每次吃不到点心的时候,母后一哄我,我就开始哭。要是她不来哄我,我肯定是不会哭的。我的心很硬的。想到这里,我的心快速泛起一股涩意,却还是逞强道:“萧瑾安,是你自己要回来的。”可不是我想要见他。他看着我,面上还带笑。哼。若是想回来,怎么现在才来。我不管不顾地把他拉向我的方向。他似乎没料到我竟如此直接,踉跄了一下才站稳,然后把我扶住。我拥抱住他。“......一会就好。”真的只要一会就好。我是皇帝,天大的事情我都能接住,所以这些都是小事。真的,都只是小事。他的身体僵硬了一瞬,而后手轻轻摸摸我的头,声音温柔得像一句喟叹。“陛下,是我要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