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太太把碾子用清水冲洗了好几遍,没有了一点韭菜味,才拿这一应的东西回家来。

    把碾好的韭菜花放上花椒,盐,酒,还有切碎碎的姜,用盖子封好,放在柜子里。韭菜花就算腌好了,就等着吃了。

    折腾了这会,她娘她们还没有从山上回来,午饭又是赵老太太她两个人一起在厨房做的。等做好饭,等了一会,她娘和赵家大娘才回来。

    “头山沟头那块缺苗缺的厉害,补完那块苗才回来。”丫丫娘是个留不住活计的人,有点活如果贪晌抹黑的能做完,丫丫娘绝对不会留到第二天。

    赵家大娘虽说做活计没有她娘实在,但是晌午了自己也不好一个人先回来。两个人一起就把活计弄完了,才一起回来。

    赵老太太也没说啥,点了点头,“再有两天差不多就能弄好了吧。”

    “嗯,一两天的功夫地里就算忙完了。”她娘答着话。

    刚吃过饭,青姐就过来叫她们去前院吃杏子,说是她家的杏子也熟了,她娘和她娘打发她过来叫他们。

    杏子有早熟的杏子和晚熟的杏子,四爷爷家的杏子是早熟的,赵家小姑家的杏子熟的晚。

    赵家小姑的婆家就在她家的斜着的前头,王老太太家的大姑娘已经嫁人,嫁的是北边的一个县城。嫁出去的大姑娘又给家里的小姑娘在那边说了一门亲,两家也都相看了门口,很满意。去年订了婚,估计今年秋后王老太太的小姑娘就会嫁过去。

    本来王老太太想留一个姑娘嫁到身边,但是自己的两个姑娘在一起,以后也有个帮衬,也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王老太太一个大儿子早些年出去闯荡,好几年没回来,这是死是活也没个信。

    二儿子就是她小姑父,是个手艺人,吹唢呐每年能进项有些银钱。

    还有就是有个没娶亲的小叔子,这小叔子好吃懒做,听说最近也好赌,一直不着家,不知道在外面晃荡啥。三天两头回来一次,不是要钱就是要好吃好喝的吃上一顿。

    即使王老太太门前杏树地下面坐了好几个人,王家的小姑娘也没出门,一直在屋子里做做针线,等着待嫁。

    “你们可来了,饭前打发青姐过去叫你们,青姐说她姥娘家门关这,没人,以为你们上山没回来,就饭后叫你们来吃个杏。”王老太太一看赵老太太来了,急忙站起来,让赵老太太坐着,自己边说,边摘了些新鲜的杏子放在筐子里。

    自从上次丫丫大姑来,见到丫丫小姑,两家虽然离得近,这还是自那次之后第一次见到。

    “家家这几天都是忙的时候,等忙过这阵子就好了。”赵老太太看着自己的小女儿,“你们地弄的也差不多了吧。”

    “已经弄好了娘,明天开始就没什么事,就上山刨药材,摘山杏。”

    “娘,我早上看到我二哥,他说咱家也都弄的差不多了是吧。”赵家小姑口里的二哥就是丫丫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