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下好了。”
她爹屋里喝了点水,起身去了下院说是接着收拾收拾,让她家里先准备做饭,一会于瑶回来她俩一起把晚饭做了,说是她娘下院西厢房还要把灶膛给通通,烧烧火热热炕,怕是他俩还要忙上一会。
忙了一个下午和晚上,下院西厢房总是弄妥当了,一家人吃过饭,和先生又说了说这些事,先生去了上院之后,一家人聚在一起,也是好个聊。她娘更是,从她自己装钱的匣子里数出一些铜钱,说是先留出来,这段日子先用着,多少先有个数。
第二天一早,吃过饭,家里的事情忙的差不多,她爹就套车去了县里帮着看看,也帮着忙活上一两天。她娘就领着她一早提着筐,拿着袋子的,出去捡蘑菇和地瓜皮。
地瓜皮其实她家那块上院的地里就有,但她想和她娘两个做个伴,也想着捡蘑菇,就跟着她娘进山。
山上婆子媳妇、大人孩子的,也是一早就山上捡了,一看她们娘俩,都热情的过来打招呼,说个话,离的远的,也是要大嗓门的说上一句。
捡蘑菇,她不离她娘,一直三步以内的跟着她娘前后左右的转悠,蘑菇多的,就留她在跟前捡,她娘再去别的地方找找。
一早露水重,新出的蘑菇湿漉漉的,刚摘了几个,弄的手就黏糊糊的,还有一些碎的叶子杂草夹着,满手都是。
她也不嫌,不用帕子擦,只一门心思的捡蘑菇。直到两手都弄的黑乎乎的了,她娘看不过,过来把她的两个小手擦干净,一边擦还一边嘱咐她,说是早上给的帕子就是让她隔会擦个手,可别脏兮兮的弄的满手满身都是。
她娘爱美又爱干净,虽说一直忙着干活又脏又累,她娘是一直两三个帕子不离身,更是一直嘱咐她,说是姑娘家,一定要爱干净,不能脏了乱了。
蘑菇出的又大又多,刚进山捡了不一会,就捡的满满两大筐一大袋子,实在装不下,她娘就一个肩膀扛着袋子,一手提着筐,让她提着另一个筐后头跟着,先把这些送家去。
一到家门口,可是吓了一跳,门前好几个媳妇婆子等着,认识的不认识的,说说笑笑的在她家门前收着。
一看他们从山上下来,几个年轻的媳妇连忙过来结果她们娘俩身上的蘑菇。
“你家二哥比我当家的大,我是要叫一声二嫂子的,我是来福娘,来福沾你们的光,在这学堂读书呢。”
原来是来福娘,看着人利索,虽说穿的破旧,倒是也干净,看着像是特意打扮过的。
“是来福娘呀,”学堂的孩子她娘都熟悉,只村子特别大,远的近的,有的婆子媳妇也不认识,“过来送孩子上学了?怎么都聚在这,快,快进屋喝个水,暖和暖和。”
其他的几个婆子媳妇有说有笑的跟着进屋,从言语中她也是听出来个大概。
原来昨天孩子们家去把事情给自己爹娘说了,这些媳妇婆子今儿天是特意过来感谢的,一早已经在下院站下,家里有粮食的也拿了粮食,有菜的拿菜,东西放在下院,和赵老太太唠过嗑之后,留一两个媳妇正准备中午孩子们的饭菜呢。
这不,剩下的几个就过来她家,说是打个招呼,道个谢。
“二嫂子,当初这学堂可是你们费了心思,又是盖房子又是请先生的,要不是你们,我们这孩子读书识字可是连个边都没有。”来福娘说的陈恳,拉着她娘的手是一直没松开过,“这你们看娃子们苦,又要管饭还给地方住,可是使不得。”
她爹屋里喝了点水,起身去了下院说是接着收拾收拾,让她家里先准备做饭,一会于瑶回来她俩一起把晚饭做了,说是她娘下院西厢房还要把灶膛给通通,烧烧火热热炕,怕是他俩还要忙上一会。
忙了一个下午和晚上,下院西厢房总是弄妥当了,一家人吃过饭,和先生又说了说这些事,先生去了上院之后,一家人聚在一起,也是好个聊。她娘更是,从她自己装钱的匣子里数出一些铜钱,说是先留出来,这段日子先用着,多少先有个数。
第二天一早,吃过饭,家里的事情忙的差不多,她爹就套车去了县里帮着看看,也帮着忙活上一两天。她娘就领着她一早提着筐,拿着袋子的,出去捡蘑菇和地瓜皮。
地瓜皮其实她家那块上院的地里就有,但她想和她娘两个做个伴,也想着捡蘑菇,就跟着她娘进山。
山上婆子媳妇、大人孩子的,也是一早就山上捡了,一看她们娘俩,都热情的过来打招呼,说个话,离的远的,也是要大嗓门的说上一句。
捡蘑菇,她不离她娘,一直三步以内的跟着她娘前后左右的转悠,蘑菇多的,就留她在跟前捡,她娘再去别的地方找找。
一早露水重,新出的蘑菇湿漉漉的,刚摘了几个,弄的手就黏糊糊的,还有一些碎的叶子杂草夹着,满手都是。
她也不嫌,不用帕子擦,只一门心思的捡蘑菇。直到两手都弄的黑乎乎的了,她娘看不过,过来把她的两个小手擦干净,一边擦还一边嘱咐她,说是早上给的帕子就是让她隔会擦个手,可别脏兮兮的弄的满手满身都是。
她娘爱美又爱干净,虽说一直忙着干活又脏又累,她娘是一直两三个帕子不离身,更是一直嘱咐她,说是姑娘家,一定要爱干净,不能脏了乱了。
蘑菇出的又大又多,刚进山捡了不一会,就捡的满满两大筐一大袋子,实在装不下,她娘就一个肩膀扛着袋子,一手提着筐,让她提着另一个筐后头跟着,先把这些送家去。
一到家门口,可是吓了一跳,门前好几个媳妇婆子等着,认识的不认识的,说说笑笑的在她家门前收着。
一看他们从山上下来,几个年轻的媳妇连忙过来结果她们娘俩身上的蘑菇。
“你家二哥比我当家的大,我是要叫一声二嫂子的,我是来福娘,来福沾你们的光,在这学堂读书呢。”
原来是来福娘,看着人利索,虽说穿的破旧,倒是也干净,看着像是特意打扮过的。
“是来福娘呀,”学堂的孩子她娘都熟悉,只村子特别大,远的近的,有的婆子媳妇也不认识,“过来送孩子上学了?怎么都聚在这,快,快进屋喝个水,暖和暖和。”
其他的几个婆子媳妇有说有笑的跟着进屋,从言语中她也是听出来个大概。
原来昨天孩子们家去把事情给自己爹娘说了,这些媳妇婆子今儿天是特意过来感谢的,一早已经在下院站下,家里有粮食的也拿了粮食,有菜的拿菜,东西放在下院,和赵老太太唠过嗑之后,留一两个媳妇正准备中午孩子们的饭菜呢。
这不,剩下的几个就过来她家,说是打个招呼,道个谢。
“二嫂子,当初这学堂可是你们费了心思,又是盖房子又是请先生的,要不是你们,我们这孩子读书识字可是连个边都没有。”来福娘说的陈恳,拉着她娘的手是一直没松开过,“这你们看娃子们苦,又要管饭还给地方住,可是使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