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可以随大流找麻烦,皇上一时也没法一一清算,可京城这一亩三分地,皇上却可以为所欲为,又没有自家的好处在里面,为了旁人的利益***,那得傻到什么份儿上啊?
幸灾乐祸的主要是籍贯山西的官员,与海贸类似,边贸也是朝廷明令禁止,走私却蓬勃发展的一个传统行业。
这里面的油水当然比不得海贸,没办法,鞑子要是不穷,他们干吗没事老来抢劫啊?要知道,抢劫不是无本买卖,本钱就是自己的命,每次来中原,鞑子们也要丢下不少尸体,而不是全身而退的。
总算是草原上有些特产,牛羊马等牲畜也是中原匮乏的东西,边贸的利润也是颇为不错的,山西的官员也多半都身家丰厚,出手大方。
不过,一山更有一山高,比起江南的豪富,山西人的这点东西还真是拿不出手,他们眼红之下,也没少动脑筋试图去插上一脚。
可江南人都是精明到骨子里的,哪里肯引狼入室?他们拉拢朝廷大员,多以联姻和干股份子的模式,经营却是不容对方插手的,对方也多半没那个欲望。
山西人则是不同,这些人也是经商起家的,一个比一个贼滑,让这些人加入进来,那不是扯淡吗?因此,双方的关系很是一般,尚书韩文和侍郎顾佐就是明争暗斗了很多年,若不是突然冒出来了个谢宏,户部本是要有一场龙争虎斗的。
反对派的主力是江南人,助攻的是广东、福建的士人,这两省的士人虽少,却都很卖力,因此倒也造出了一定的声势。除了他们之外,摇旗呐喊的人更多,受了人家的好处,未来还有可以预期的,这种时候当然要站出来,这才是君子之道么。
声势虽大,可没人敢于把矛头对准谢宏,尽管他们都认定这事儿是对方一手策划的。正如在洪武、永乐年间一样,面对强势君主,硬抗从来都不是王道,以柔克刚,这才是君子之风。
说白了,他们已经被谢宏的雷霆手段吓破了胆,包括刘大夏和顾佐在内,死在谢宏刀下的五品以上官员足有数十,致仕罢官者数百,谁会在这样的风暴下迎难而上呢?
于是,士人们转变了策略,这才有了前面的那些阴招,谢宏和正德也得以享受到了,明朝历任皇帝所享受过的所有待遇,嗯,算是全套的大餐了,只是二人并不会因此而感到高兴就是了。
朝臣们的目标是王守仁。王守仁的行为看在他们的眼中,实在是大逆不道之极,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数典忘祖了!要知道,王守仁也是江南人,而且他老子王华现在就在南京任吏部尚书,是实打实的江南一脉,这不是忤逆祖宗是什么?
不像曹元等人对王守仁了解不深,江南士人多有和王华相熟的,对王守仁的脾性知之甚详,这人就不是个会趋炎附势的,他脑子里根本就没那根筋,不然他早就应该依附在谢大学士之下了。
所以,有了这些前因后果在,攻讦王守仁也就顺利成章了,难道那个谢宏会在这个节骨眼上为一个不相干的人撑腰?就算他想也不怕,王大学士已经给身在江南的谢大学士去了信,想必谢大学士也会有所决断的。
报灾荒这种手段只是雕虫小技罢了,若是有人以为咱们江南士人技止于此,那他就大错特错了!说不定到时候那谢宏都自身难保呢,怎么还会有空来对付大伙儿?
静寂了许久的朝堂再次沸腾了起来,弹劾的奏疏如同潮水一般汹涌而至,京官们象是想要将几个月来的郁闷一起发泄出来似的,这一次的言潮声势之大,完全不亚于雷火之夜前的那一次,只不过这一次的主角换成了王守仁。
宫里的应对却很奇怪,正德既没有雷霆大怒,对相关人等展开清算报复;也没有顺水推舟,将王守仁拿下,这些奏疏犹如石入大海,完全没有留下任何踪迹,更没有引起任何反应,倒让外朝很有些琢磨不定。
其实正德是没什么空闲理会这些事的,棒球大联盟的季后赛正在紧张的进行中,目标是最佳投手,和联赛最有价值选手的朱厚照同学正忙着呢。之前已经因为航海演义耽误了不少时间,现在就要用加倍的努力补上了。
于是,谢宏也就当仁不让的当起了辅政大臣,可对于到底如何应对,他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局势有些超出了掌控他倒是不在乎,反正已经做了准备,大不了就一拍两散,直接放大招拼命,看看谁能笑到最后。
让他犯愁的是到底要如何面对王守仁。
幸灾乐祸的主要是籍贯山西的官员,与海贸类似,边贸也是朝廷明令禁止,走私却蓬勃发展的一个传统行业。
这里面的油水当然比不得海贸,没办法,鞑子要是不穷,他们干吗没事老来抢劫啊?要知道,抢劫不是无本买卖,本钱就是自己的命,每次来中原,鞑子们也要丢下不少尸体,而不是全身而退的。
总算是草原上有些特产,牛羊马等牲畜也是中原匮乏的东西,边贸的利润也是颇为不错的,山西的官员也多半都身家丰厚,出手大方。
不过,一山更有一山高,比起江南的豪富,山西人的这点东西还真是拿不出手,他们眼红之下,也没少动脑筋试图去插上一脚。
可江南人都是精明到骨子里的,哪里肯引狼入室?他们拉拢朝廷大员,多以联姻和干股份子的模式,经营却是不容对方插手的,对方也多半没那个欲望。
山西人则是不同,这些人也是经商起家的,一个比一个贼滑,让这些人加入进来,那不是扯淡吗?因此,双方的关系很是一般,尚书韩文和侍郎顾佐就是明争暗斗了很多年,若不是突然冒出来了个谢宏,户部本是要有一场龙争虎斗的。
反对派的主力是江南人,助攻的是广东、福建的士人,这两省的士人虽少,却都很卖力,因此倒也造出了一定的声势。除了他们之外,摇旗呐喊的人更多,受了人家的好处,未来还有可以预期的,这种时候当然要站出来,这才是君子之道么。
声势虽大,可没人敢于把矛头对准谢宏,尽管他们都认定这事儿是对方一手策划的。正如在洪武、永乐年间一样,面对强势君主,硬抗从来都不是王道,以柔克刚,这才是君子之风。
说白了,他们已经被谢宏的雷霆手段吓破了胆,包括刘大夏和顾佐在内,死在谢宏刀下的五品以上官员足有数十,致仕罢官者数百,谁会在这样的风暴下迎难而上呢?
于是,士人们转变了策略,这才有了前面的那些阴招,谢宏和正德也得以享受到了,明朝历任皇帝所享受过的所有待遇,嗯,算是全套的大餐了,只是二人并不会因此而感到高兴就是了。
朝臣们的目标是王守仁。王守仁的行为看在他们的眼中,实在是大逆不道之极,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数典忘祖了!要知道,王守仁也是江南人,而且他老子王华现在就在南京任吏部尚书,是实打实的江南一脉,这不是忤逆祖宗是什么?
不像曹元等人对王守仁了解不深,江南士人多有和王华相熟的,对王守仁的脾性知之甚详,这人就不是个会趋炎附势的,他脑子里根本就没那根筋,不然他早就应该依附在谢大学士之下了。
所以,有了这些前因后果在,攻讦王守仁也就顺利成章了,难道那个谢宏会在这个节骨眼上为一个不相干的人撑腰?就算他想也不怕,王大学士已经给身在江南的谢大学士去了信,想必谢大学士也会有所决断的。
报灾荒这种手段只是雕虫小技罢了,若是有人以为咱们江南士人技止于此,那他就大错特错了!说不定到时候那谢宏都自身难保呢,怎么还会有空来对付大伙儿?
静寂了许久的朝堂再次沸腾了起来,弹劾的奏疏如同潮水一般汹涌而至,京官们象是想要将几个月来的郁闷一起发泄出来似的,这一次的言潮声势之大,完全不亚于雷火之夜前的那一次,只不过这一次的主角换成了王守仁。
宫里的应对却很奇怪,正德既没有雷霆大怒,对相关人等展开清算报复;也没有顺水推舟,将王守仁拿下,这些奏疏犹如石入大海,完全没有留下任何踪迹,更没有引起任何反应,倒让外朝很有些琢磨不定。
其实正德是没什么空闲理会这些事的,棒球大联盟的季后赛正在紧张的进行中,目标是最佳投手,和联赛最有价值选手的朱厚照同学正忙着呢。之前已经因为航海演义耽误了不少时间,现在就要用加倍的努力补上了。
于是,谢宏也就当仁不让的当起了辅政大臣,可对于到底如何应对,他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局势有些超出了掌控他倒是不在乎,反正已经做了准备,大不了就一拍两散,直接放大招拼命,看看谁能笑到最后。
让他犯愁的是到底要如何面对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