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北魏重心转移到南方后对北方忽视,没有了掳掠就没有了意外财富的来源。人口的增加,加上天灾**,百姓生活窘迫。一些庸将担任镇将,只知道聚敛钱财,吞并良田,镇户们只能耕种十多贫瘠的旱地。这些镇户祖先都有光荣的历史,替帝国立下战功,然后帝国的不重视,最后居然将六镇当作了岭南,将犯罪的罪民迁过来与他们一起居住。心理上失衡。

    柔然人入侵点燃了这个矛盾的导火线。北魏派李崇率十五万军队追击矛然无果,让镇户看到北魏政权的**与无能,这一群窝囊饭桶为什么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声势浩大的破六韩拔、葛荣大起义开始了。

    六镇起义,使边荒走出来无数的英雄豪杰、撒旦魔鬼,破六韩拔陵、鲜于修礼、葛荣、高欢、宇文泰、贺拔兄弟、独孤信、候景……产生了高欢家族、宇文泰家族、杨坚家族、李渊家族……

    没有了六镇,就没有了高齐、宇文周、隋、唐。

    这是一段神话,一段传说,然而作为即得利益者,六镇又是一个魔鬼,一个地狱。

    就连才能中庸的裴居道也担忧地说道:“陛下,三思哪。”

    “替朕将那幅最大的地图拿来……”李威琦身边的太监说道。

    经过仔细甄别与观察,还是在大清洗过后,李威才使用了少量太监。

    但更长远的政策,以后也逐步减少太监所占的比例,而是大量采用宫女,这些宫女中除了少数有用的女官外,又大多数在二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遣返回家,这个年龄还来得及结婚生子。这样做,也为陇暗的后宫不断的带来生机,减少了宦官专政的可能性。做法也更人道化。地图拿了过来。

    李威将它挂起,说道:“大家想一下六镇的历史,离想一想如今的青海与西域,无论生产模式,军队战斗力,光荣的历史,将才等等,是不是与六镇初期很相似?六镇有问题,将来的青海与西域同样有问题。”

    十几个重臣都蹩起眉头。

    细想了一下,真的很相似。

    “我们来看一下六镇镇民起事的原因,北魏的**。嗯,若是一个国家**,就是没有六镇这个国家会不会长久下去?”

    无人能回答。

    “对六镇的岐视,这个朕也在做了,以后除了一些罪犯设立的垦区外,不准离将官员与罪犯流放到岭南等地以免地方百姓心中产生不平衡的感觉。”

    再次无人回答。不过大家都陷入深思当中。

    “但最主要的是国家无法承担他们的安全,反而需要贡税,耕和的又是最贫瘠的土地,无法生存。一旦百姓无法生存了,岂要说六镇,就是中原,何尝没有陈胜吴广张角之流?用自家人看守北大门都不放心难道需要阿史那骨咄录、阿史德温博之流看守北方门户放心?”

    说完了,眼光从众人身上扫了一眼,见到许多人眉头展开,知道他们渐渐转变思想了。

    “实际上还是一个治。无论六镇,或者青海,得让百姓有地可耕,有衣可暖。对异族同化普及教育,渐变其俗,学习汉字,学讲汉话,那么六镇也不是魔鬼。否则,我们身边的子民同样不会成为我们的天堂。这个问题,等到各大世家代表到了西京后朕还要讲。抛去六镇不谈西域还很长远,朕与各族进行过一些协商,前面咽面,后面葛逻禄与车鼻施部的灭亡,挪出大量空间,用地换地的政策,挪出从碎叶到轮台、金满这一狭长的区域,以后供我们中原移民开耕。这还有大量发展的空间,不急。但看看青海……不要多,十年后……田地就会出现紧张化。除非夺下整个青海,可以缓一缓。然而诺岛钵终是要回去的。再说,青海以赤岭黄河为线,往西也不适宜耕作,只能在少数地方半耕半牧。杂以一块块耕地,融合贯通,亲唐的吐谷浑有事,可以就急征兵。只能如此。可二十年过后呢?生存困难了,又是一群战斗力强悍的百姓,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一个新的六镇就产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