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把这个叫做“社会实践”,孔颖达很以为然。

    在县学里面,魏和给学子们讲述了他是怎么理解“知行合一”的,并不断的说这都是陈安点化了他。

    而孙琦则是用几首曲子来证明他的“知行合一”,包括他当场对着一头商县土生土长的猪吹曲子。那头猪还真是跟着曲子摇头晃脑。

    这些打动了一些学子,但还有不少人有疑惑。

    难道“知行合一”就是这样的?这样就能以后成为圣贤一样的人物?

    孔颖达自然要给学子们讲授,他已经为了“知行合一”而特意写了一篇文章。

    他认为“知行合一”要附和儒家理论。为君子者,要把所学用于行动。

    例如读书人就要风骨凛然,敢于俯瞰天下,敢于为苍生而担责。

    所以他认为孙琦的“知行合一”是孙琦的道。别人不需要效仿。

    对于这些探讨陈安兴趣不大,他当初写下这几个字就是为了收拾魏和。

    他关心的是这些太学的学子回到长安城要说什么。

    大唐没有无线电,读书人的嘴就是宣传。

    有了太学学子们的宣传,以后才有更多的人来商县。

    不管是来泡澡还是来做买卖,有或者是来望山居写诗。

    因此陈安对孔颖达理解的“知行合一”就直说了一个字“善”。

    然后他就带着孔颖达去百花楼了,这个地方不需要“知行合一”,只要行动就可以。

    孔颖达对于这样的安排以为“善”,君子就要坦荡荡的,在很多地方都要坦荡荡。

    不能虚伪,,,

    要么说大唐就是大唐呢读书人都不虚伪。还都很豪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