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生今年十四岁,正处于变声期,说话声听上去有些粗嘎,偏生他又是个爱说话的人。

    “傅姑娘知道我们寿丰的灯市吗?”

    掌珠疑惑的问道:“什么灯市,我还没听人提起过。”

    “就是每年的正月十五,钟楼街和鼓楼街两条长街里有各种的灯盏,这是寿丰的盛会,极热闹的。才我们路过鼓楼的时候都在开始搭架子了,今年这气势一点也不会小。”

    以往京城里的元宵节也异常的热闹,他们谢家的兄弟姐妹们总会相约着一道出门赏灯游湖。往日的盛景还历历在目。

    “整个寿丰的男女老幼这一天都会凑热闹,听说每到这一天扫大街的都会扫出许多鞋子。”

    “这一是为什么?”

    闰生笑道:“当然是给挤掉的啊,这一天人太多了。再过几日姑娘就可以领教什么叫做热闹。”

    掌珠怔怔的听着,她却不愿意凑这个热闹。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闰生少不了回答说:“我是个孤儿,六岁那年就没了父母,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有一个隔房的堂哥,但他并不管我,幸好还是长到这么大了,如今好手好脚的,也能混口饭吃,饿不死自己。”

    掌珠听说便道:“你也不容易,想来过去也吃了不少的苦头,幸好没有走偏路。”

    闰生是掌珠亲自挑选的小厮,当初她就觉得这个小厮聪明又乖觉,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也省心不少。

    车子缓缓的出了城门,一路往南而去。住在柳溪的梅家她这是第二次登门,他们家有一位八十岁的老阿婆,正是她手下的病人。梅家是普通的农户,家里没有自己的地,是个佃户,不过倒养了不少的鸡鸭,她还记得梅家养了几头羊,年前就说要给掌珠送一头羊,掌珠知道梅家也困难,因此没好意思要。

    赶了许久的路终于到了梅家,闰生跳下车去帮忙叫门。掌珠自己提了药箱也下来了,很快的便有以为农妇来开了篱笆门,见是掌珠又惊又喜:“傅大夫怎么来呢?”

    “好些天没有你们的消息了,所以过来看看。”

    掌珠留意到梅家篱笆上已经爬满了不少黄色小花,迎春花已经开放了。

    农妇是老阿婆的儿媳,掌珠会亲切的称她一声梅大娘。

    梅大娘请了掌珠进屋,老阿婆住在最里面的那间屋子。

    乡下的茅草屋,墙是用石头垒砌的,墙上连个窗户也没有,就靠着墙上的一处小洞采光,所以这里面的屋子即使是白天也十分的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