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传着句话,叫宣徽院置的茶汤不靠谱。洪武元年老朱改为宣徽院置,八年改光禄司,三十年复名光禄寺。

    光禄寺这茶汤,也是老朱节俭的结果,他也不准宫内这些御厨糟蹋粮食,挥霍菜品。

    除夕那天,老朱召见他们进宫吃御食,光禄寺就安排大锅煮了鱼肉出来,跟百姓的大锅饭一样。

    就连装盘也不精致,十分符合老朱意思,不讲究,但管饱。

    看来,今儿是彻底开始定吃喝拉撒的规矩,用的盘子碗筷,吃饭的规格都做了规定。

    等玉儿和锦儿把一大串的规矩说完,朱标已经快要昏昏欲睡,他看了眼三宝。

    三宝立刻会意,端起豆腐对朱标道:“奴婢为太子爷加些佐料。”

    朱标点头,有佐料好过只有盐的味道。

    当年历史上有个朱橚因为碗上有龙纹被朱允炆定谋反。

    生活中,官员难免要婚丧嫁娶的招待客人,老朱是把衣食住行都要规范,一举一动都写入礼法。

    朱标觉得不一定是好事,虽然老朱是好意,但这样下去会约束人的自由,规划森严的等级制度。

    最好就是,百姓有多大能力,就过多大生活。

    有些官员朴素,但正七品喝酒吃饭必须用规定的银质,其余都得是瓷一类。

    如果用普通碗筷,也是要被治罪。

    想到这些,朱标就头大。

    这老朱又有胡来的趋势,自己得去跟他唠唠嗑。

    没想到去乾清宫时,朱标却被挡在门外,于一弓着腰低声对朱标说道:“太子爷,陛下和徐小姐在讨论行军打仗之事。”

    “徐小姐?”朱标想到了那个徐妙云,她这几日跟徐妙薇她们都在马皇后那里。

    “徐将军家的二姑娘。”于一踮起脚看了眼里面,抬手遮住嘴,轻声对朱标道:“聊了有一阵了,陛下心情好的很。”

    朱标跟着于一侧耳听去,只隐约听见徐妙薇和老朱在讨论关于北平府大明第一陆军军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