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魔军是广南自己的军队,赵兴在装备这支军队的时候不遗余力。从外表看,这支军队除了按照超时代要求配备武器,服装铠甲也按照这时代最高的标准配备。他们简直无愧于“魔”这个称号:一身类似现代夹克衫的军服,铁盔上插着火红的盔缨,盔缨蓬松而高耸。脸上还配备一副面甲。

    这副面甲,让现在人看是“西化”,但宋人看来是完全鲜卑化。昔日东晋时代,鲜卑美男子兰陵王就喜欢带着样一副铁质面具。将他那具有鲜卑风格的俊美藏在狰狞地铁脸背后,而当时的兰陵王觉得这“很匈奴”,每次上阵。就喜欢透过面具上空洞的眼孔凝视敌人,让人感觉到一丝地狱地气息。

    当然,若是一位西方人在这里,看了这副面具也只会惊呼“塞尔柱”,决不会认为这是自己“西化”的创造物。

    蒋之奇闻讯匆匆赶来。望着这支军队,张嘴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许久,他才发出一声莫名其妙的感慨:“人都说广东妖,我今日算是知道什么叫妖。”

    这支军队是帅范一手训练,他最见得不得别人诋毁。一听蒋之奇的话,他连忙放下正事。着急的辩解:“怎么妖呢,他们脸上戴地面具完全是魏晋风格,据说昔日兰陵王、鲜卑慕容恪都喜欢戴着这种面具冲锋陷阵……你瞧瞧,这是不是带着魏晋名士那种奔放不羁的美感?那种线条,夸张而狂野,是不是有一种长歌当哭地赏心悦目?”

    蒋之奇咂了一下嘴,感慨:“我只觉得他们戴着面具鬼气森森,狰狞恐怖……他们军号中有个魔字,我倒觉得恰如其分。带上这面甲,一眼望过去。简直跟妖魔这个词非常配。”

    帅范急了。他刚要跳起来,便被赵兴一把拉住。赵兴将他拽住后,继续询问刚才的问题:“你以为,我们还能走多远?”

    帅范冷静下来,回答:“辽国不止一个南京道,南京道上不止一个韩氏。现在,等辽国皇帝知道了这事,一旦他任命一位新的南院大王,局面就截然不容了。辽国可是一个随随便便就能动员几十万骑兵的大国,而宋辽百年战争,辽国从来就是占优势的,面对宋人,他们具备心理优势。

    心理优势是个很奇妙地东西,一旦你从心里看不起某人,败给这样的人,你会觉得不甘心,会为了自己地面子奋战到所有的力气耗尽,这样一来,我们需要更多的士兵,我们需要更长久的准备……”

    帅范沉默了片刻,坦白的承认:“火枪兵在面对骑兵的时候,有技术上的优势,然而这种优势还不明显----黄河以北,辽国人已经把它变成了大片的牧场,这里地势平整而开阔,适合骑兵大范围迂回……”

    顿了顿,帅范继续补充:“我听说了你的战斗经历,我认为你对阵的那位韩将军其实已经找到了对付我们地方法,就是利用部队在正面吸引我们,而后再利用骑兵迂回,不停地进行多点进攻,分散我们的火力输出。

    只是,由于他兵力太少,正面部队没能吸引我们地火力,没有达到战术目标,这才导致两翼崩溃太快,迂回的部队失去效果。若辽人的兵力再多一点,恐怕大人会陷入苦战,胜负难料。”

    帅范还没有说辽人打仗的一个特色,就是驱赶百姓“先登”,利用百姓庞大的数量来消耗守军的火力。

    这年代的火枪也怕长久射击,如果韩氏兄弟肯破釜沉舟,驱赶大批的百姓消耗宋军火力,等到宋军的枪管打热后,大批的辽国骑兵再发动攻击,那么宋军只好用枪托抵御辽国的骑兵。

    赵兴知道这点,所以他才坚持进驻武清城,以依托城市进行防守。,,,,首發帅范与赵兴这番交谈,使头脑发热的蒋之奇渐渐冷静下来,他沉默片刻,又问:“赵大人,若依你之见,我们需要训练多少火枪手,才能抵御辽兵?”

    这个问题赵兴没有回答,帅范在一旁补充:“我们的火枪手,一千士兵可以抵御三倍的辽国骑兵,而一万人可以抵御至少五倍的辽国骑兵,如果再加以针对性训练,即使面对七倍的敌军,我们也能不落下风,但现在不行,我们已经走的够远了,火枪兵太依靠后勤补给,一旦辽国动员起来,我们这六千军队将深深的陷入这团泥沼。

    大人,光是严寒的天气就能杀伤我们半数的人啊,而辽人世代生活于此,一张毯子就可以睡在雪窝里,我们不行,我们的士兵太娇贵,有许多人已经感染了冻疮。若驻扎在野外,辽国人仅凭围困我们,就能让我们损失过半。

    大人。你我都知道,火枪队是支娇贵地部队,逢雨雪天不能作战。现在的气候不利于我们,而把战争拖延到夏天……实话说,我们现在是凭一路之力抗衡整个辽国。朝廷想议和;我大宋能拿得出手的火枪队已经就这些了……

    我们还有军队。但平妖军在大理撤不下来,其余两支军队还没有完成训练。目前,我们手头能用地士兵就这些了。我大宋远远还没做好战争准备,反观辽国却是一个半兵半农的国家,只要给他时间,随时可以动员倾国之力。

    除此之外。我们对辽国的信息也获知不全,我们不知道辽国有哪些出色的将领。有那些军队特别能打,各个军队的兵力有多少。我们不知彼,却很知道自己----大宋短期里不可能动员其他地力量了,至于蒋大人刚才问,需要训练多少火枪手,哼哼,吃回扣的火枪跟不吃回扣地火枪是两回事,让军器监那帮人来制造火枪,造多少都无用,最多能用来自杀。蒋之奇愣了一下。马上想起了著名的“军器监案”。他讪讪的笑着,回答:“这火枪既然是军国利器。只要我们选派信得过的人手,总会有办法造出合格的火枪,量朝廷地物力,总比你广东一路要雄厚,让朝廷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