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才说错了吗?看来惯性思维真的难改啊!哈哈……”

    许慕光道:“如果我们谈成了这一次的合资,三年内升地级市大有可能!”

    秦昆仑笑道:“价值一亿美金的设备投产后,我们市纺织品的质量、款式、技术就能跻身世界一流,秦女士能够保证出口一半。”

    “咱们有没有估算出年产值能够达到多少啊?”参与谈判的高市长问道。

    “我们市跟其他县市不同,我们不认产值,只认营收!”

    陈义华道:“这还是黄瀚出的金点子呢!当时我还不太理解,现在看来,这一步棋走得太对了。”

    马市长道:“确实如此,有不少县市的工厂生产没有出现问题,销售也没问题,但是运营出现了大问题。”

    能出什么问题?无疑是三角债问题开始集中爆发。

    这个问题黄瀚还就真的知道根结所在,因此早早地布置当时的三水县领导班子防患于未然。

    不是自说自话,而是因为黄瀚是亲身经历者。

    那时绝大多数单位都是公家的,陷入三角债危机的绝大多数是国营、集体单位。

    私人承包经营的单位,或者私营企业基本上能够避免陷入。

    为什么?主要原因是人浮于事,单位是国家、集体的,亏了,自己能有多大损失?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故意为之。

    比如说某个大厂的领导,他一手管控着国家的企业,另一手办起个承包经营或者私营的小厂生产同样的产品,销路也是一回事。

    结果就是国有企业的货款收不回来,他的私企产销两旺。

    单位破产改制时,别人哪有资本买断厂子?

    他有,没几年国家的工厂就摇身一变成为了他控股的股份制公司。

    黄瀚给三水县出点子真的是为了家乡好,也是为了国家好。

    因为黄瀚一直记着爷爷的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鄙视那些玩权钱交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