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文阁,我家现在手上有大事在做,没时间喝酒、聊!我找你爸爸是有不少要买的东西。

    这些东西在我们县根本买不着,得麻烦他安排人从沪城捎回来。”

    “没问题,拜托我爸爸从沪城捎东西的人家太多了,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你家的事我爸爸肯定上心。”

    这倒是事实,沪城在七八十年代应该是商品最丰富的地方没有之一,如果在那里买不到的东西,在国内基本上就买不到了。

    此时三水县的人无论谁有机会去沪城出差,回来时总会大包包拎到极限。

    无他,自己家要添置的东西不少,亲朋好友委托购买的东西很多

    ,单是满大街购物就能把人活活累死。

    黄瀚要在沪城买的东西多着呢,首先就迫切需要一台增氧泵,这东西目前在三水县还真就没见着。

    卖十三香龙虾太单一,黄瀚还准备推出酸菜鱼,此时三水县的黑鱼价格很低,跟鲫鱼一样价,不会超过两毛钱一斤。

    三水县是水乡,周围河流、沟渠太多,七八十年代黄鳝、泥鳅、鱼、螃蟹、螺蛳、河蚬子、河蚌等等河鲜一直都很便宜。

    黄瀚时候很少吃肉,但是经常有鱼吃,不仅仅是黄道舟钓到的,张芳芬也经常“扫尾”买鱼回家。

    此时卖鱼的没有人养在水里利用“增氧泵”增氧延长鱼的生存时间,都是放在草席或者编织袋上卖。

    鱼一会儿就死了,买鱼的通过看鱼鳃来判断鱼是否新鲜,因此有个别无良贩用红墨水涂抹鱼鳃欺骗顾客。

    鱼跟蔬菜不好比,更加难以保存,张芳芬在晌午尾市时“扫尾”买鱼,其实也就是象征性出点钱,卖鱼的也就同意了。

    否则到了最后,卖鱼的也只能白白把开始发臭的鱼扔掉,一分钱也拿不着。

    能否买到极度便夷“扫尾”鱼那得看运气,有时有,有时一个星期也碰不着。

    家里有了增氧泵,就可以让黄道周、张芳芬跟摸鱼的谈好价钱,收购二斤左右的黑鱼养在荷花缸里。

    店里做出一盆酸菜鱼卖一块钱,赚四毛钱纯利那是必须的。

    也可以养几条大鲫鱼留着红烧或者做鲜美的鲫鱼汤。

    做酸菜鱼用二斤重的黑鱼活杀,成本四毛钱足够了,油、酸菜算二毛钱也差不多,成本应该是五毛钱至六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