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三绝对是认真的:“荒原是被游客一把火烧、烧成这样的,泥巴城是村民的避、避难所!”

    这大块头的脑子是打了除皱针吧……?

    许蔚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宋青山道:“这些都是日记主人的一面之词,我们应该谨慎一点多方求证,而且很多东西都说得太模糊了。”

    “最重要的,我们还是不知道站台在哪里。”

    他的嗓音很奇怪,尖锐中混着某种难以描述的混响,像是阵阵金属的嗡鸣,听得人直皱眉头,几句话说完,大伙儿耳根子都跟着一起嗡嗡响,齐齐离他挪远了两步。

    偏偏宋青山对此一无所觉,见状莫名其妙地转头向身旁的蒋夕道:“怎么了,小同学,是我说得不对吗?”

    蒋夕欲哭无泪地摇摇头。

    你说得对,你说得都对!

    许蔚对宋青山的话表示了认同:“先把日记接着看下去吧。”

    接下来的日记写得很散乱,无名城的生活似乎并没有乌林想象中那样美好。

    【蓓蓓回来了,还说要带我们去新的地方生活,我真是太高兴了,等我安顿下来就把爸爸妈妈和奶奶都接过来】

    【他们怎么给我们吃那种东西?这真的能吃吗?】

    【这个地方好怪,而且蓓蓓也怪怪的,她从来不把她的帽子摘下来,我甚至没有看清过她的脸】

    【我把蓓蓓的帽子摘下来了,她的确是蓓蓓没有错】

    接下来是大段的空白,蒋夕一页又一页地翻动着日记本,就在旅客们以为这本日记已经就此终结的时候,笔迹又出现了。

    【蓓蓓不是蓓蓓,蓓蓓不是蓓蓓,蓓蓓不是蓓蓓,蓓蓓不是蓓蓓,蓓蓓不是蓓蓓,蓓蓓不是蓓蓓,蓓蓓不是蓓蓓,蓓蓓不是蓓蓓,蓓蓓不是蓓蓓,蓓蓓不是蓓蓓,蓓蓓不是蓓蓓,蓓蓓不是蓓蓓】

    这句话被乌林反复地、反复地写,一连写了许多页,然后戛然而止。

    最后一个“蓓”字甚至只写了一半。

    【我要回村,带更多的人沐浴神眷】乌林在封底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